吕媛媛,医学院药学教工党支部书记,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她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切实落实“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被学校授予“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称号。作为杭州市“领雁计划”首批入选者,她一直力争做新时代合格的“双带头人”,努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学术上的“带头人”、做服务师生的“贴心人”、做凝心聚力的“引路人”。先后荣获“杭州市优秀教师”、城市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院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入选杭州市“131”人才计划二层次。
以身作则加强政治素养,以点带面夯实支部建设
几年来,她不断完善党支部建设规范化路径,搭建各种平台,利用“三会一课”“学习强国”等载体,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并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模式与工作方法。带领支部党员集中讨论学习、实地考察、经验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学习计划,提升了党员的整体素质。丰富党员活动,探访“两山”故事,毅行“清风”竹园,参观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等,通过寓教于乐活动,让党员走出去,看得到,提升党员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她注重吸收优秀力量加入支部,2019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一名,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立德树人发挥支部特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她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同行”的理念,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工作有机融入机制。尤其是在近期的抗疫工作中,将疫情“危机”转化为课程思政“契机”,在网络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围绕“科学抗疫、专业使命、榜样力量”,把抗“疫”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部署安排疫情期间党支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方案,让课程思政更鲜活,筑牢立德树人工程。积极推动支部教师党员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三年获省级竞赛1等奖1项,2等奖4项,3等奖5项;历届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率逐年提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加强组织注重梯队建设,关心培养青年教师
她针对本支部人员年轻化,专业方向多样化等特点,践行“以党建为龙头,助力青年教师起飞翱翔”。在分院党委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开展“党员领航,立德树人”青年教师发展结对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助教培养。发挥支部高级职称教师和骨干教师等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传、帮、带、促、导”等途径,参与青年教师的成才计划的制定,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好课、讲好课,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全方位提高支部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国际交流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形成高质量创新人才梯队。
发挥头雁领航效应,中心工作落地有声
她积极探索,提出“以党建促科研,以创新强支部”的支部建设思路,增强支部在专业学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她充分发挥思想及业务引领能力,教学与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带领支部党员共主持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省级、厅局级科技奖3项。支部党员中,涌现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市“131”人才9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人,“西湖学者”1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1人等先进典型。
立德树人守初心,殷殷教诲似友亲
她还担任药学1601班班主任,班里的同学亲切的称她为“媛媛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倾注了吕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切和热情。同学们这样评价到:“吕老师作为老师来说,是我们眼中认真负责、工作深入、任劳任怨的模范班主任。她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私下的交往中我们都叫她媛媛姐,她有着活泼开朗的性格,年轻活力的心态。” “她在课余时间经常和我们聊天,掌握我们最近的动向,可以说是一心一意扑在了我们身上,扑在了教书育人上。她是我们全体药学1601的姐姐和榜样!”
党员的身份给了吕媛媛更严格的自我要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给了她更坚定的责任意识。作为有章法有温度有活力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吕媛媛用心用情开展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采访札记:
Interviewer:吕老师,您觉得作为教工支部书记需要具备的素质是什么?
吕老师:基层支部是党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单元,支部行不行,先看带头人。对于一名教工党支部书记,政治觉悟、组织观念、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党性修养及品德操守等综合能力素质都要过硬。
Interviewer:您认为担任支部书记的经历对于育人工作有什么帮助?
吕老师: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支部书记的身份让我在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案、课堂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Interviewer:您对于我们学生有怎样的期望和成长建议。
吕老师:作为青年人,一项工作能否做好,首先是热爱。热爱源于付出,源于奉献,源于全身心地投入,只有把自己扎根于所热爱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何以解忧,惟有奋斗”,青春只有一次,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采访:韩承祚
编辑:赵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