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学院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积极探索临床医生参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解剖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院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的精神,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苏立众主任医师走进人体解剖学课堂,为同学们当面传经送宝、答疑解惑。
课堂上,苏主任表述清晰,热情洋溢,向同学们展示了微创技术和人工喉结合的案例:在术中,微创手术代替了气管切开的方式,使原本繁琐的手术过程变得易操作、高效率;在术后,患者住院短、恢复快,同时,人工喉的应用使患者既彻底地切除了肿瘤,又保留了喉发音、进食和呼吸的功能。苏主任感叹,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医学事业的革命,医学的效用已经不单是停留在救人治病上了,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尽可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苏主任还给同学们讲述了许多微创技术广泛应用的经典示例。在这些案例中,刚刚接触人体解剖学专业知识的同学们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切体会到学好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加深了关于“医生”这个职业的了解和思考。
苏主任在谈到医生日常工作的注意事项时,告诫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养成尊重和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在“医患关系”这个热点话题上,苏主任提及了行医初衷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他强调行医的初衷是解决患者的痛苦,从医者必须坚定这个信念再行医;同时,他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中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但又不失底线,能够有原则地与人交往。
在传授从业经验的同时,苏主任也和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想法。苏主任妙语连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轻松,他打趣开颅手术是“地板”上的手术,而内镜手术是“天花板”上的手术,可见医生的工作是倍受挑战的。因此,我们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善于总结和思考,不断积累,勇于创新,才能保持进步。学医、行医都是辛苦的,他鼓励同学们要坚持不放弃,只要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种下去的小树,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或许这个回报不是当下、即刻,而可能是在不久的将来,但我们一定会是努力付出的受益者。
接下来医学院还将陆续邀请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科室医生,走进我们解剖学的课堂。聘请高年资临床医师参与解剖学课程教学,不仅能更好地使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学生还可以通过临床专家实时了解临床动态、专业发展方向等;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临床专业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使课程实现“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专家介绍】苏立众,现任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2017年度“感动浙人医”人物;浙江医科大学本科毕业,获得中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部。同时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耳鼻咽喉的微创手术。
图/文:王一也、王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