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风采】城院最年轻的教授和他的学霸团体——访李杰老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6-06浏览次数:465

路人甲:你看你看!前面那位老师是不是李杰?

路人乙:李杰?我们药学系主任?不会吧。这个主任看起来好年轻啊,好像才28、9岁。

路人丙:没错没错就是他,虽然李老师是84年的,但是已经是教授了,谁说主任一定要年纪大才行了?

路人乙:这么厉害,那他应该是个呆板无趣的学霸级人物吧?

路人甲:怎么会,听他们药学1502的同学说,他可与时俱进了呢!

路人乙:真哒,比如说?

路人丙:他除了教书,还会很多哩。妥妥的文艺男青年,喜欢看电影,会写诗,会唱情歌,会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路人甲:对啊对啊,他还是个痴情科研的学者,好多同学都想跟着他做科研。

路人乙:哇,这么全能,快跟我仔细讲讲这个老师!

 

    TA是研究生眼中关护到生活的老妈子

    TA是药学系最的班主任,

    TA的波谱解析课所有学生都为他打call,

    今天,就为大家揭开城院这位最年轻教授神秘的面纱......

 

 

 

不等风来追风去(李杰的进阶史)

20106月博士毕业后,李杰就来到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工作,年轻的热血,总是使人敢于拼搏。凭着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即使平时授课非常辛苦,课余时间李老师还是一头扎进实验室。在做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没有学生,只有孤身一人,一个人想着最佳实验方法,一个人做前期准备,一个人搭建实验装置,一个人守着观察实验现象,经常披星戴月,回到教师公寓草草洗洗睡下。

在我看来,李杰老师是一个专心科研的人,他对科研的热情就像我们对偶像的痴情一样,看到好的实验现象他的两眼会发光。通常半夜两三点还会给我发信息,告诉我对于课题的新的思路和想法。这是李老师所带研究生杨帆对于他的评价,现在已经是系主任的他还是一样热衷于科研。对于2017年底就晋升为教授的经历,李老师本人归结为是运气,但是没有人会一直有好运气,决定未来的往往是心中的坚持和努力,也许只是多坚持了那么一会,但却是成功的关键。努力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李杰老师用亲身印证了这句话。

201610月到201710月一年间,李老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他把这次进修视为多读了一年博士。进修期间他发表了两篇top期刊,他说最重要的不是发表论文,而是学习对方课题组的科研思路:怎样去想一个idea,怎样去抓住科学问题,怎样去设计一个新的科研课题。也正是他对未知总是保有的好奇心,使他一直拥有着前进的动力,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步伐,最终成为城市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李老师和他的最学霸团体

这么可爱的教授还带领着一个最学霸团体奖得主:药学1502班。

初次见面觉得他很严肃,但是深入了解你就会发现他其实很皮还很萌。有次班会,他由一件小事引出讲了足足一个小时。事后,他自言自语说到我怎么会讲那么多欸?’”药学1502班李紫荆说道。

对于初学者,他总是愿意亲力亲为地从点滴起耐心教学,每天上下午都要来实验室一趟,不光是关注实验进展,还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身安全问题。他每次来实验室都会和我们进行愉快交谈,我们遇到问题也很愿意找老师倾诉。从李老师所指导的研究生杨帆一席话也不难看出他对学生们的关心教育,如兄似友。

药学1502班就像是民国的黄埔军校。在大一大二学年,同学们努力向着最学霸团体这个目标前进,最终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一大二药学1502班的年级平均成绩均是全系第一,系第一名和第二名被杨琛和盛瑛瑛两位同学包揽。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年级前五占80%,年级前三均是药学1502班的同学,70%的同学成绩在年级前50%。但是他们对于学习,成绩绝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更享受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建立友谊的过程。在李杰老师的提议下,同学们课下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相互帮助解决疑惑,形成了学习帮扶小组。

对于药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来说,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和相关实验技能相结合,班里60%的同学都在跟着老师做科研。同学们也很注重外语的学习,让自己具备国际视野,84%的同学都通过了英语四级。在生活中,班里各位同学积极培养组织能力,如陈戬同学是现任校友联络中心的主任,周晓宁同学是现任朋辈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班长李紫荆是红丝带协会的副会。

生活中,李老师格外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时常与之沟通,并给出建议;学生有了困难,他便和班级学生一起解决。此外,他还会和同学分享人生经历,提醒学生在正确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药学1502李紫荆很有感触上学期准备开始考研了,我们要考两门专业课,比较麻烦,而且每个学校的专业课的科目是不一样的,但是考研只能选一所学校,所以当时一想到这件事情就头痛。我去找了李老师,虽然他没有给我很具体的意见,但是他和我聊了很多他考研的事情,给了我蛮多信心的。我走的时候还和我说我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其实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对我影响蛮大的,如果不是他鼓励我去曾老师那里做科研项目,我可能不会想着考研吧!

 

 

斜杠青年的丰富生活

科研工作是繁杂的,但李老师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科研之余就喜欢阅读,尤其喜欢王小波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其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他认为生活和科研有些时候是相通的,你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保持对未知的好奇,而这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敬畏正是生活的精彩所在。

就职以后,少了很多自由阅读的时间,更多是看一些相关文献,而较少有机会去读完一整本书了。但是我们看到他的办公室依然整齐地陈列着不少书籍。

此外李老师还非常喜欢看电影,他认为好的电影是对美最直接的呈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一部好的电影可以休闲娱乐并放松心情。他的身影也时常活跃在教师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比赛以及分院的文化节、晚会的节目表演上,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因为对学生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李老师也曾在毕业晚会上赋诗一首《我们站在这里》,正如老师诗中所言,即使离开了美丽的校园,他仍会在这里像大树一样,是同学们的依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李杰老师却把日子过成诗,过成歌。 

 

 

【个人简介】李杰,教授,1984年生,浙江瑞安人,现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药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药学1502班班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等杂志审稿人。主讲药物化学、药物波谱解析、药学英语。曾入选2013年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等。近年研究方向侧重于活性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的发现及结构优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及地厅级项目多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本专业领域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eryBioorgan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Tetrahedr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部分论文被全球著名化学评论杂志synfacts遴选为亮点论文。

 

图:陈戬、蒋雅洁

文:石璐、陈丽丽